中奥车网——无论您在何处,我们为您不断超越!

中奥车网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快讯

圈粉90后的比音勒芬,还要去“闯”户外

来源:证券之星 时间:2025-08-30 19:09:37 阅读量:11733   

8月28日,比音勒芬董事长谢秉政大步流星地走进广州总部会议室。

就在前两日,比音勒芬发布了一份亮眼的中期报告。2025年上半年,整体零售环境承压,比音勒芬延续了此前多年的收入增长的态势。而这一天,谢秉政难得的与十余家媒体记者面对面,聊一聊比音勒芬接下来的前行方向。

截至6月30日,比音勒芬营收21.03亿元,同比增长8.63%;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.14亿元。2024年全年,比音勒芬营收为40.05亿元,同比增长13.24%。在一众A股服装上市公司中保持领先水平,成为中国高端服装领域长期增长标杆。

谢秉政直言,“我们做了比较大的努力,从公司层面来说,这个成绩是相对满意的。但是从我个人层面来看,我们还得继续努力。”

比音勒芬董事长谢秉政 图源:比音勒芬

两年前,谢秉政曾提出十年10倍增长的目标。曾经被贴上“父辈专属”标签的比音勒芬,如今正被更多80后、90后甚至Z世代拥入怀中,越来越受到更多年轻人的青睐。

当高尔夫从贵族运动变成年轻人追捧的Golfcore潮流,当故宫宫廷文化、哈佛联名款挂满比音勒芬的门店,丁禹兮、胡一天、李兰迪都为其代言,这家深耕高尔夫服饰22年的老牌企业,正靠刷新自己,在逆势中撕开一道新增长的突破口。

当80后、90后爆买比音勒芬

这份成绩的背后,部分功劳要归于比音勒芬年轻化战略的成功。

QuestMobile数据显示,早在2020年,Z 世代线上活跃用户规模已达到3.2亿。巨量算数显示,抖音平台内“高尔夫”的兴趣用户中,24~40岁的中青年占比超过60%,18~23 岁用户也对高尔夫运动表现出强烈偏好。

随着年轻群体占比提升,高尔夫在中国也撕掉贵族运动的印象标签。社交平台上,相关话题早已跳出商务场景和专业技巧的传统框架。社交与时尚潮流文化的个性表达,正成为讨论新焦点,更衍生出一度风靡全网的Golfcore穿搭潮流,串联起一套完整的生活方式主张。

作为“高尔夫服饰第一股”,比音勒芬敏锐地感受到这一趋势。

色彩明艳的冲锋衣,玫粉色的学院风针织……都出现在比音勒芬的门店里,如今的比音勒芬已不再是中国“Old Money”们的专属。在商场里,比音勒芬的门店崭新而醒目,“Biemlofen”的标识终于能被轻松地读出来,代言人丁禹兮的时尚大片也吸引不少女孩驻足。

在95后消费者刘非的印象里,比音勒芬深受父母长辈的喜爱,版型有些经典的翻领衫,是比音勒芬的招牌。而近一年,刘非发现,自己不知不觉就成了比音勒芬的常客,“以前都是跟着父母来,后来自己随便逛逛,也能挑到一些称心的衣服。”

就在近两年,比音勒芬把“IP联名”玩成了品牌焕新的常规动作。2025 年上半年,品牌左手牵起故宫宫廷文化,推出锦上添花合作系列;右手与英国潮流艺术家Hattie Stewart联手,推出活力爆棚的心动系列。全球顶尖学府哈佛大学,以学术精英气质为内核的联名系列,进一步拉近与年轻高知群体的距离。

而在代言人矩阵的搭建上,比音勒芬的布局同样紧扣年轻与活力。2024年底,品牌官宣新生代实力演员丁禹兮为品牌代言人;2025年,又迅速加码,先后将青年演员胡一天、李兰迪纳入麾下。

过去两年,比音勒芬90后VIP也一度增长超50%。

2025年上半年,比音勒芬的线上销售收入2.14亿元,同比增长超过70%。可以对比的是,去年全年,比音勒芬的线上销售营收为2.63亿元。

谢秉政透露,比音勒芬将持续加码线上渠道,除了淘宝、京东等传统货架电商外,抖音等内容电商渠道增长强劲,“年轻化的主力在这里”。

专业是高端化的根基

向年轻群体靠近,不过是比音勒芬打破固有认知、刷新品牌生命力的其中一面。

谢秉政直言,“服装行业就是时尚行业,每年更新很快,尤其在中国市场。许多国际品牌风格是不变的,一个风格做几十年,给消费者强记忆,但我认为这种做法在当今的中国,或者说全球,都是过时的。”

要做消费者始终青睐的品牌,就要读懂消费需求变化,并与之同频共振。比音勒芬拥抱年轻消费群体之余,品牌也在进一步上探,深化高端定位。

比音勒芬在终端品牌形象上的跃升,或许是最直观可感的变化。谢秉政透露,这两年比音勒芬在终端形象的打造,花费了很多心思,“要打破原来传统的东西,现在的高端客群要对品牌形象认可,更多的年轻消费者对品牌的形象要先认可。”

今年6月,比音勒芬在深圳太子湾开了一家全球先锋旗舰店。

和品牌传统旗舰店不同,比音勒芬太子湾旗舰店有近1000平方米的三层楼独栋购物空间,入门处比音勒芬的标志性LOGO就映入眼帘,从经典小领T到时高尔夫户外系列,这家旗舰店应有仅有。消费者们还能在店内的咖啡吧,享受一段惬意的下午茶时光。

比音勒芬太子湾旗舰店 图源:比音勒芬

但是,要赢得更多高端群体的认可,仅凭开大店是远不够的。曾在奢侈品行业摸爬滚打数年的谢秉政,对此有足够清晰的认知,“品牌,必须要做到先有品,后面才有牌子出来,忠诚度、满意度,如果不是这样,品牌就没什么价值。”

比音勒芬在高尔夫服饰赛道的产品硬实力,是其笃定挑战更高端定位的关键护城河。

即便比音勒芬年营收已经突破40亿元大关,但作为创始人,谢秉政依旧没有脱离产品研发的核心战场。比音勒芬产品从面料开发、到版型确定,再到设计细节,谢秉政都亲自带团队,每一件新品上市前他都会试穿、体验。

谢秉政对于研发团队有明确要求,要拼速度、讲效率。“时代变化很快,要团队综合跟上,但没有一个带头人是不行的。现阶段我对产品的理解会更深刻,会花更多的时间在产品研发上。”

图源:比音勒芬

谢秉政对产品的极致专业,也将比音勒芬与中国的高尔夫运动事业深度绑定、共同发展埋下伏笔。比音勒芬已经连续长达12年成为中国国家高尔夫球队合作伙伴。而2016年里约奥运会,成为这一合作最亮眼的注脚。

2016年8月20日里约奥运会女子高尔夫个人赛的果岭旁,中国选手冯珊珊先后交出70杆、67杆、68杆、69杆的优异成绩,以低于标准杆10杆的亮眼表现斩获铜牌。打破了中国高尔夫选手在奥运会奖牌榜上的空白。

而伴随冯珊珊一同享受荣光的,就是比音勒芬的五星战袍。当下,这件战袍被中国体育博物馆和中国奥林匹克博物馆收藏。

在此后的东京与巴黎奥运会中,比音勒芬伴随中国高尔夫夺得多个荣誉和奖牌。

图源:比音勒芬

比音勒芬的专业化成绩得到认可,终端销售表现水涨船高。2013年~2024年,比音勒芬营收规模从3.25亿元跃升至40.04亿元。据中国商业联合会、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,比音勒芬高尔夫服装在2017年到2024年,连续八年为“同类产品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位”。 T恤品类连续七年第一,彰显比音勒芬在高尔夫服饰领域专业领先的实力地位。

在8月28日的媒体交流中,谢秉政透露,比音勒芬会坚定地年轻化和高端化,未来产品价格带也会进一步拓宽以匹配当下战略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外界对比音勒芬的“扩圈”尝试态度分化。对此,谢秉政也清晰回应了其战略定力。他认为,如果将比音勒芬拟人化,年轻化、高端化这些动作,本质是换发型、调风格,但如果为了迎合而盲目“整容”,就会丢了根本,“那就麻烦了”。

站在高点,看到更广阔的天地

2023年6月,在广州海心沙的夜幕下,在比音勒芬20周年庆典中,谢秉政抛出了比音勒芬的下一个十年计划:到2033 年,比音勒芬高尔夫营收超过50亿元,比音勒芬主标营收超过150亿元。

这显然不是一个容易达成的目标,这意味比音勒芬要完成“十年10倍增长”。

“是一个挑战,也不是说做到就做到,但是它必须要有这么一个目标。”面对当下复杂的市场环境,谢秉政更加坚定这一目标的价值——推着比音勒芬的每个人都动起来,“它决定这个企业的前景。”谢秉政说。

他亦认为,比音勒芬在当下,要走的不再是小而精的路线,而是要做大做强。“不然,在中国很难竞争下去。规模越大,人才越多,资源越多,供应链越多,资源匹配取决于规模的效应,如果规模不够大,就很容易被洗牌洗掉。”

比音勒芬在积极探索更多新战场。

今年,比音勒芬高尔夫户外产品线已经开出独立门店,标志着品牌在场景拓展上迈出关键一步。谢秉政说,“户外已经变成一种生活方式,而高尔夫运动本来就是户外运动,现在升级到户外领域,更符合现代人对多元化生活场景的需求,也让品牌有机会切入潜力更大的大赛道。”

谢秉政也明显感受到一个趋势:实力强劲的大品牌不断探索边界,覆盖更多生活场景,变成一个综合的品牌。“比音勒芬高尔夫专业的是一个基础点,现在把高尔夫这种精神延伸到户外,未来还会延伸到哪里,都不好说,但还会继续做。”

图源:比音勒芬

对深耕高尔夫领域的比音勒芬而言,户外赛道并非驾轻就熟的舒适区。

在这条赛道上,中国市场早已集结了一众强劲对手:从主打专业户外的始祖鸟,到社群运营天花板lululemon,再到近两年业绩爆火的迪桑特,每一个都是实力雄厚的“拦路虎”。

谢秉政也曾质疑过着个决定,“现在户外品牌扎堆,赛道卷得厉害,就像一辆人满为患的公交车,凭什么我们能挤得上去?”

但是,很快他找回了信心,“我们有二十多年高端品牌的研发积淀,有成熟的品牌经营理念,再加上渠道、供应链的协同支撑,这些优势拧成一股劲,就是我们敢闯这条赛道、有资格参与竞争的底气。”他认为,激烈的竞争恰恰藏着品牌突围的机会。

而比音勒芬主品牌的探索之外,谢秉政心中早已勾勒出更宏大的蓝图——打造一个国际知名的高端服饰集团。采访中,他直言奢侈品领域的LVMH是行业标杆。

过去几年,比音勒芬收购CERRUTI 1881、KENTamp;CURWEN 等国际品牌,到着手重整这些百年品牌的定位、消化经营,每一步都走得扎实却也充满挑战,毕竟这些品牌的重塑与融合从非朝夕。

即便面对集团化发展的复杂命题,谢秉政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自我认知:“向所有人学习,但要走自己的路。要清醒的认识我是谁、我在哪儿,我有哪些优势和劣势,可以向所有人学习,但是不能生搬硬套的照搬,应该走自己的特色路。”
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
推荐阅读
今日推荐
精选图文
热点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