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奥车网——无论您在何处,我们为您不断超越!
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。
“大象转身难,但没想到大象转身这么难。”
绝不是杜撰,文章开篇的一段话,就来自上周全程线上看完大众首款智能电动轿跑SUV“ID.与众”的发布后,发自内心真真切切的感受。
本以为相较之前ID.家族的其余成员,更晚入场的它会在终端消费者愈发关注的整车电子电气架构、智能座舱、智能驾驶等关键维度,展现出较为长足的进步。
可到头来发现,还是我想多了。
参照ID.与众的综合产品力,加之全系价20.99万元-24.99万元,放在2024年卷到窒息的中国车市,前景不容乐观。
不怪大众不努力,只怪对手太变态。
站在旁观者的角度,十分清晰的知晓:对于这家德国汽车巨头,中国车市的战略意义有多重要无需所言。
即便传统燃油车板块的红利还能令其维系一段时间,但面对诸多自主品牌借助新能源车型祭出的猛攻,舒舒服服收割的日子早就一去不复返了。
由此将视线更加聚集,今天文章的主角试图在牌桌上尽量保住自己的筹码,便要求它必须身处“智能电动车”这条全新赛道,真正意义上做到有所建树,获得潜在消费者的买单。
不然,迟早会迎来雪崩时刻。
好在,值得庆幸的是,类似的道理大众不会不懂。过去很长一段时间,我们已经看到了其在华针对新能源短板,尤其是智能化短板,认清现实与自身能力后,越来越疯狂的“补课”。
尤其是2023年,官宣与中国新势力造车小鹏的“牵手”,更是被视为了一个极具标志性的“节点”。
殊不知,就在上周,突然有爆料称,大众数百位工程师已入驻广州小鹏汽车总部办公,这意味着二者的技术合作全面升级。
对此,双方均不予置评,表示本周会公布最新进展。
而新闻,连起来才更有意思。几乎同期,还有爆料称,大众集团多款电动车项目再次延期,包括之前备受期待的ID.4大换代与保时捷MacanEV Turbo。
前者预计将推迟15个月,要到2029年才能上市。后者则需等到2031年才会上市,比原计划晚了接近1100天。
毫不夸张的说,如果真的那时入场,可谓“黄花菜都凉了”。
或许,也恰恰基于如此窘境,大众不得不与小鹏“拥抱”的更加紧密。这不,昨天一早,二者共同宣布正式签订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联合开发协议,双方将全力投入为大众在华生产的CMP和MEB平台,开发行业领先的电子电气架构。
联合开发协议的签署,不仅标志着双方将在中国加速开发电子电气架构,也为扩大双方在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的范围奠定了基础。
在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中,小鹏与大众在广州和合肥建立了联合开发项目组,双方工程师将会紧密合作,加速电子电气架构的开发进程。
通过联合开发项目组的密切技术合作,第一个搭载双方联合开发的电子电气架构的车型预计将在24个月内量产。
另外,根据本联合开发协议,二者将积极探索进一步合作的机会,以扩大双方联合开发的电子电气架构的应用范围。双方对于推广电子电气架构战略合作达成共识,并期望以此进一步加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。
“大众汽车集团与小鹏汽车的紧密合作取得的快速进展,彰显了双方伙伴关系的巨大潜力。双方贡献各自技术专长,共同开发先进的电子电气架构,现在,我们的合作迈出全新一步。这是大众汽车集团持续践行amp;lsquo;在中国,为中国amp;rsquo;战略的又一里程碑,明确聚焦中国客户需求、推进技术创新。2026年起,大众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推出的所有纯电动车型都将搭载这一强大、高效的电子电气架构。”
实际上,大众中国董事CEO贝瑞德的一段话,已经非常完整阐述了上述合作对于这家德国汽车巨头的意义。
在我眼中,其几乎完全掏出了“灵魂”,让小鹏发挥强项去进行赋能。
而需要再次强调,CEA电子电气架构是由大众中国科技有限公司、CARIAD中国、小鹏三家共同联合开发;要到2026年,基于CMP和MEB长兼平台的国产大众车型才会搭载。
届时,单车内控制单元的数量将大幅减少30%,将显著降低成本与操作系统的复杂程度,同时提升运算性能和安全性。得益于高效的中央计算平台和强大算力,软件OTA和数字化能力会大幅提升,高级自动驾驶辅助等复杂功能可以更迅速、便捷地集成到架构当中。
至于最终瓜熟蒂落的产物,能否让大众位于中国车市彻底翻身,重新与诸多自主品牌回到同一条起跑线上,结合血腥一片的“红海”,目前还无法给出一个太过乐观的预测。
但能够确定的是,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,如果大众不做改变,将会在华阵地尽失。
读到这里,肯定会有人感到好奇:在这波合作中,出人又出力的小鹏究竟能够得到什么?就像今天文章标题提及的,答案直指——“粮草”。
毕竟,纵观今年一季度财报,其销量表现并不算好,共交付新车2.18万辆,可营收却达到了65.5亿元,同比增长62.3%,毛利率大幅提升至12.9%,同比提升了11.2%。
继续拆分不难发现,小鹏卖车营收为55.4亿元,另外超10亿元的收入则来自服务及其他收入,包括与大众合作产生的报酬。
不过,对于这家新势力造车来说,外部输血更多起到的依旧是锦上添花的作用,想要爬出泥潭打铁还需自身硬。
大众,并不是救命的“解药”。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